每週祈禱會是「聖神內更新團體」的附屬組織,其負責人及核心成員皆為「團體」的會員。每週祈禱會的負責人均由「團體議會」委派。
l)每週祈禱會是甚麼?
每週祈禱會的目標,是以小團體模式照顧會員,使他們透過每週相聚、祈禱、友愛交誼、分享信仰經驗和教導,不斷地以信仰來改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使彼此在基督內活得更豐盛。
2)每週祈禱會與一般祈禱會或信仰小組有何分別?
不同性質的聚會(如查經班、泰澤式祈禱會)都有其不同的形式。每週祈禱會的特色如下:
3)個人的祈禱及參與彌撒不是已很足夠嗎?為甚麼還要再參加每週祈禱會?
天主教會鼓勵信徒成立信仰小團體,滋養和培育信仰生活,因為每當信徒缺乏團體的支持,他們的信仰便很容易被世俗的思想淡化和同化,甚至令他們離開教會。教會有關教友培育與職務的文獻指出,我們領洗加入教會,就是加入了一個團體,因為教會是一個包羅全球各地不同種族文化和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大團體。具體而言,每個信徒都隸屬一個教區,而在日常環境中,信徒們最直接是透過堂區來體驗教會的團體生活。然而,堂區往往是人數眾多的大團體,無法有效地對個別信徒發揮團體的支持和信仰經驗分享的功能。因此,教會很鼓勵教友在領洗後加入一個合適的小團體,好能在信仰生活上繼續成長、在友愛共融的氣氛中彼此支持,並藉著一起反省聖言,互相勉勵。
教會文獻也指出,小團體成員如能有類似的背景,將更有助團體的建立。至於「聖神內更新團體」的每週祈禱會成員,他們都曾參與「聖神內生活研習班」,接受了聖神的洗禮,或曾在覆手祈禱及敬拜讚美中經驗聖神的臨在,甚至獲得聖神所賜的神恩。因此,每週祈禱會的模式能為參加者提供持續更新的力量及支援。
4)每週祈禱會有聖經和教會根據嗎?
宗徒大事錄記載,在初期教會,基督徒經常團聚、領受宗徒的訓誨、舉行聖祭及一起祈禱(參考宗2:42-47;格前14:26-33)。
「應該彼此關懷,激發愛德,勉勵行善,決不離棄我們的集會,就像一些人所習慣行的;反而應彼此勸勉。」(希10:24-25)
5) 每週祈禱會多久才會聚會一次?每次聚會時間多少?可有固定的程序?
每週祈禱會每週舉行一次,每次約一個半至兩個小時。
每週祈禱會有概略的要素和程序,包括: 1. 敬拜讚美 2. 生活分享 3. 主題教導 4. 小組分享 5. 彼此代禱
6)為甚麼要運用神恩和敬拜讚美
在團體一起祈禱時運用神恩,如舌音及聆聽先知話,能令參加者感受天主親切的臨在。(參考若12:32)。此外,配合敬拜讚美歌詠,從而使參加者感受到喜悅和祈禱的力量。 7)每週祈禱會中的教導環節為何那麼重要?誰來監督其內容是否依據了教義和教會訓導,以及教材是否符合會員的屬靈需要?
沒有持續的培訓,信徒容易在逆境及俗世的洪流中跌倒。每週祈禱會中的教導,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有助我們恆心地實踐基督精神。
「聖神內更新團體」會提供教導技巧訓練以及教導內容,由團體神師審閱教材,以確定其內容符合教義和教會訓導。教導針對現實生活上的處境,鼓勵信徒日漸更徹底地皈依基督。
8)生活分享與建立友誼在每週祈禱會中有何意義?
我們相信:友愛共融的關係可以醫治受創傷、受困擾和孤獨的心靈。每週祈禱會成員如能有機會多傾談分享,會幫助他們建立友情,互相支持。
9)每週祈禱會對參加人數可有限制?
原則上沒有限制。不過,最理想的聚會人數為十餘人。人數多了,便可考慮分支出去,另建立一個每週祈禱會。
10)神父修女們在每週祈禱會中扮演甚麼角色?
團體神師對整個團體給予指導,並牧養「團體議會」成員,審核祈禱會的教導內容,因此個別祈禱會不會再有神父修女作指導。祈禱會的工作主要由會員承擔,祈禱會負責人由「團體議會」委任及督導。
若你想參加或加深認識「聖神內更新團體」的每週祈禱會,請看附頁有關祈禱會屬會資料,或聯絡本中心:2866 7668
「願上主祝福你,保佑你。 願祂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對待你。 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4-26)